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进一步加强辅导员专业化建设,充分发挥优秀主题班会的示范引领作用,现将2025年春季学期辅导员“主题班会课说课”活动中优秀案例进行推送。本次活动旨在搭建交流展示平台,深入挖掘在思想价值引领、优良学风培育、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具有创新性、示范性的优秀班会案例,全面展现我校辅导员队伍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育人成效。
徐娴,中共党员,服装设计学院辅导员。在学术科研、教学竞赛和学生培养等方面表现突出。其班会课设计极具创新性和实效性,既解决学生思想困惑,又提升学生专业认同。课程设计环环相扣,既有理论高度又与学生专业相衔接,实现了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效果。

个人荣誉:
学术上:发表论文4篇,其中SCI二区论文2篇,国内学报、期刊论文2篇;曾参与省级课题2项,并顺利结项。
2023年9月工作以来,获“爱我国防”演讲比赛优秀指导老师,江西服装学院“国家安全教育微课”二等奖,2024年辅导员“主题班会课说课比赛”三等奖,江西服装学院第七届微党课大赛教师组一等奖,2025年辅导员“主题班会课说课比赛”一等奖。
学生获奖情况:23服设本科7班曾紫灵负责的项目:《自由天使-基于动态应力感知的女性柔性材料耐久研发》获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。
23服设本科7班徐慧轩负责的项目:《妙手生花:非遗手工制花数字化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》获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。
23服设本科6班柯慧珠负责的项目:《“丝彩.新生”非遗掐丝珐琅工艺制作》获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校级立项。
23服设本科10班葛温馨同学在第18届中国大学生体育舞蹈(国标舞)锦标赛上取得本科甲组6人伦巴第六名、单人双项第六名、6人华尔兹第七名的优异成绩。
23服设本科7班曾紫灵获第十八届“赢在江服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。
23服设本科9班冯伊铭获第十八届“赢在江服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。
23服设本科8班程奇同学参加2025年校运动会800米比赛打破校纪录获得第一名。

针线连古今 自信筑未来
这是一堂面向23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政主题班会。目的是唤醒服装设计专业学子的文化自信与青春担当。下面将从说背景、说目标、说过程、说创新亮点和说成效这五个方面来展开今天的说课。
一、说背景: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
在担任辅导员这一年多里,我发现了同学们三个典型的“成长烦恼”:第一个烦恼叫“知其潮不知其源”。上学期我们做过一个问卷调查,239份有效问卷显示,81.3%的同学都买过国潮服饰,但问到“云纹为什么代表流动的宇宙观”时,只有31.8%能说出一二。就像很多同学喜欢周杰伦的歌,但听不懂《青花瓷》里“天青色等烟雨”的典故一样,实在可惜。第二个烦恼是“技法强底蕴弱”。在走访宿舍时经常看到这样的设计:把传统纹样直接印在现代服装上,龙凤呈祥的图案搭配牛仔面料,虽然技法纯熟,但总感觉少了点灵魂。就像把文言文直接机翻成英文,形式有了,神韵全无。第三个烦恼最让人忧心的,就是“价值认知模糊”。有同学跟我说:“老师,学设计不就是为找份好工作吗?”这话让我深思。我们手中的针线,编织的不仅是衣服,更是中国文化的未来。
基于以上三点,我意识到:服装设计教育不仅要培养“制衣匠”,更要塑造“文化传承者”。同时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文化自信是更基本、更深沉的力量”,而服装正是行走的文化符号。而设计本次班会就是要破解这个现状。
二、说目标:四个成长阶梯
针对这些问题,本次班会要达成四个目标:首先是“开锁”,要帮同学们打开传统文化的密码箱。不是简单认识几个纹样,而是要读懂纹样背后的文化基因。其次是“点燃”,要激发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。让同学们明白,这些纹样不是简单的图案,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图腾。第三是“立志”,要树立“文化传承者”的专业认同。设计师不仅是裁缝,更是文化的转译者和传播者。最后是“践行”,要掌握文化创新的方法论。不是简单照搬传统元素,而是要学会现代表达。
三、说过程:三步深度浸润
第一步:讲故事,种下文化种子。以介绍苗绣“蝴蝶妈妈”的故事视频作为班会的开始,告诉他们:在苗族古歌里,蝴蝶妈妈生下十二个蛋,孵化出人类万物。苗家姑娘绣花时,一针要想三秒,这不是简单的装饰,而是一个民族的“文化身份证”。这个环节能激发学生对文化根源的敬畏、传统工艺的思考。接着利用Dior马面裙事件,组织小型辩论会。让同学们讨论:为什么网友这么愤怒?通过正反方的交锋,明白文化创新要守住“尊重”这个底线。接下来是本次班会的创新环节——“设计伦理反转课堂”。我会抛出问题:“如果请你给Dior设计师写封信,你会说什么?”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三个核心问题:挪用与创新的界限在哪里?马面裙的“马鞍褶”如何体现明代军事智慧?如何做好中华美学的“转译者”?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:角色转换: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思考;价值内化:通过辩论明确文化尊重的底线;能力迁移: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;讨论成果将通过小组汇报呈现,实时生成的“关键词云”将直观展示教学效果。这个设计直接呼应了班会开头提出的“知其潮不知其源”问题,为后续实践活动做好铺垫。
第二步:树榜样,点亮设计明灯。抛出问题:“为什么国际大牌都在拼命讲文化故事?”让同学们发现,LV讲旅行文化,Gucci讲希腊神话,而我们拥有更珍贵的敦煌、非遗、二十四节气。从郭培的文化基因叙事到陈龙的未来女装实验,两位设计师以截然不同的路径,拓展了服装设计的学术边界,为专业学子树立了传统活化与现代创新的双重标杆。用身边人身边事证明: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“超能力”。
第三步:指方向,开启实践之路在这一环节,号召同学们参与《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》活动:“2030年,我要用______设计传承______文化。”我在前期已设置好二维码,班会时会让同学们以扫码填写的方式参与其中,把承诺封存在班级电子时光胶囊里。在这一环节可以鼓励同学们将短期情感共鸣转化为长期职业承诺,毕业时可重启并验证成长。班会结束后,会立即跟进三项实践:开设传统纹样工作坊,组织乡村振兴设计项目,启动“国潮设计师”孵化计划。让文化自信真正落地生根。
四、创新亮点:四个特色
1.老故事新讲法:把非遗传说讲成青春故事
2.大道理小案例:用一件马面裙说清文化尊重
3.硬要求软落实: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讨论
4.短班会长效应:通过持续实践延伸教育效果
五、预期成效
期待看到三个明显变化:眼神变了——从迷茫到坚定;作品变了——从拼贴到创新;志向变了——从谋生到担当。
六、结束语
各位评委老师,作为辅导员,最大的幸福就是当我看到学生笔记上写着“从今天起,做有文化DNA的设计师”,我更加坚信:教育的真谛,就是在年轻的心灵播下文化的种子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这些未来的设计师们,用手中的针线,编织出更加自信的中国模样。














此次优秀案例推送既是对辅导员育人成效的集中检阅,更是推动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。希望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,将优秀经验转化为常态化育人实践,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班会课,全面提升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。